條形碼是由美國的N.T.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.近年來,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普及,條形碼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的發(fā)展.條形碼可以標出商品的生產國、制造廠家、商品名稱、生產日期、圖書分類號、郵件起止地點、類別、日期等信息,因而在商品流通、圖書管理、郵電管理、銀行系統(tǒng)等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
條碼是將線條與空白按照一定的編碼規(guī)則組合起來的符號,用以代表一定的字母、數字等資料。在進行辨識的時候,是用條碼閱讀機即(條碼掃描器又叫條碼掃描槍或條碼閱讀器)掃描,得到一組反射光信號,此信號經光電轉換後變?yōu)橐唤M與線條、空白相對應的電子訊號,經解碼后還原為相應的文數字,再傳入電腦。
條形碼技術是在計算機應用和實踐中產生并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廣泛應用于商業(yè)、郵政、圖書管理、倉儲、工業(yè)生產過程控制、交通等領域的自動識別技術,具有輸入速度快、準確度高、成本低、可靠性強等優(yōu)點,在當今的自動識別技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現(xiàn)如今條碼辨識技術已相當成熟,其讀取的錯誤率約為百萬分之一,首讀率大于98%,是一種可靠性高、輸入快速、準確性高、成本低、應用面廣的資料自動收集技術。世界上約有225種以上的一維條碼,每種一維條碼都有自己的一套編碼規(guī)格,規(guī)定每個字母(可能是文字或數字或文數字)是由幾個線條(Bar)及幾個空白(Space)組成,以及字母的排列。一般較流行的一維條碼有 39碼、EAN碼、UPC 碼、128碼,以及專門用于書刊管理的ISBN、ISSN等。